以前,人们穷的时候,把自己的值钱的东西拿去典当行换钱;后来,商人用用做生意时收来的票据拿去钱庄换钱;而现在,买房、收购、融资等等都要从银行贷款。从典当行,到钱庄,再到银行,银行似乎一直都是大金主的代名词。那么,这大金主又是如何赚钱的呢?

其实银行赚钱的手段很简单粗暴,概括起来就三大块:利差,手续费和其他收入。

利差:这是银行最传统,也是最稳定的收入。比如你把100块钱存在银行,银行给你2%的利息。然后银行再把你这部分存款在扣除准备金之后,再以4%的利率放贷出去。这样,其中就有2%的利差,这就是银行的利润空间。尽管目前传统银行自受到互金冲击后开始改革,使得收入多元化,但不可否认,利差仍然是目前银行营收的最大头。

手续费:我们最常见的万恶的跨行跨地区取现转账手续费!不过目前随着降费改革的推进以及网银的普及,跨行跨地区均免费。有读者会问,那这么一来,手续费这块收入岂不是没了?你想太多了!这部分收入对银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除了这个以外,还有结算汇兑手续费,代理费、顾问咨询费、管理费等等。

如果你要出国旅游,去银行换汇,那结汇手续费就跑不掉。银行相当于把外汇卖给你,银行自己也要赚点差价,而差价就是手续费;另外,像国内资本市场的各种交易交割的钱放在银行,这其中银行也要收结算费。

至于代理费的话,一般都是针对机构的。比如银行帮机构代销理财产品、基金和保险等,机构就要给银行一些“代销费”。而咨询顾问费的话,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投资顾问费。银行专门为土豪开辟的VIP服务,一般都会给予一对一的投资顾问服务。当然这在私人银行更为常见。最后就是管理费,像二类卡(一类卡默认免收管理费)的账户管理费,或者基金的资金放在银行托管,银行对其收取的托管费。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中主要又包含投资损益、汇兑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怎么说呢?

投资损益,就是银行拿自己的钱或者用户的存款去投资,赚了就是收入,亏了就是损失。

汇兑损失,举个例子:比如你以6.5元向银行换来了1美元,然而银行在持有这6.5元人民币期间,人民币贬值了。如果这时有人来用美元换人民币,银行就必须要给人家6.8元,这样银行就亏了3毛钱汇率差价。反之,如果汇率变成了6.3元,也就是人民币/美元为6.3/1,那么银行则可以少给2毛线,也就是赚了2毛线差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时会计中的专业术语,但是其实并不难。比如某人断供房产按揭款,银行依法收回房产拿来拍卖。可是,银行拿到房产还没卖出时,房价一涨再涨,房子的价值也水涨船高,这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之如果房价下跌,那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但需要注意,以上这三种收入,大部分都只是纸面上的,也就是如果不变现的话,将永远躺在会计报表里。此外,还有信用卡的一些消费和罚息收入。

目前,随着银行的分业化改革,银行的传统利差收入比例也有下降的趋势。据2017年半年报显示,A股上市银行中,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利差收入在二季度环比下跌最多的,农商行其次。同时,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以及信用卡收入方面,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同样跑在国有大银行前列。可以说,新消费时代的来临,将促使银行业发生一场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