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城市定位战略逐步转向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这一定位意味着,深圳要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即创新要素形成一个全面、互动,能形成正向反馈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和商业模式、金融、产业、人才教育、各类资源要素创新相结合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代表着吸引和聚集高附加值的产业,腾笼换鸟就意味着资源的迁徙。深圳已经或计划引入一系列实验室、研发机构和大学,引入更多创新型领军人才、技能型人才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伴随着深圳市政府在环保标准,用工标准等方面的主动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对低附加值产业形成挤压,导致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如东莞,惠州转移。

所以说,不是深圳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低附加值的生意需要迁徙到相对应的生态中,或者跟随者深圳的产业升级做相应的技术和模式升级投入。至于深圳的人是否越来越少,我相信随着深圳产业新一轮的腾笼换鸟的持续推进,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昨天下午我去了一个朋友的铺面,他做了十几年螺丝弹簧,这个店铺曾经养着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大学生,他跟我说今年的计划就是如何回归老家,实在待不下去了。确实,深圳工厂越来越少,螺丝弹簧没几个人要了,就算是两公婆守着这个店铺,一个月五六千的房租是必须的。再加上铺面的安全环保方面的严格要求,根本无力接待和按要求不停的整改了。

我跟他讲,早做打算很好,工厂都走了,你留在这里意义不大了。为什么要你不停的整改,后面的意思也就是让你早点明白,搞不起就不要搞了。(虽然看起来就是谬论,哈哈。)

人有没有越来越少呢?我们确实没有关键的数据。据我的观察和思考,真相应该是:大街上的人确实越来越少,因为以前很多热闹的美食街道现在已经冷清了。但是,我完全相信,数据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居住证捆绑了很多利益,比方孩子上学,社保等等,让很多人自愿申报,有的人甚至创造条件申报。

在深圳做生意,最起码要承受四五十块一平方的房租(这只不过是偏远的办公室价钱而已),五千每月起码的工资,各种高成本的运输(电动车看起来真的无法再用了),以及其他的各种讲不清楚的费用 。如果这些费用很难支出,那么就算你自己如何勤劳发狠,也避免不了踢出局的命运。

在同等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深圳已经没有了优势。但是深圳是一个思想比较放松的地方,创新之城,新产品、新服务各种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还是有勃勃生机的。

突然想说一句,其实房价就是筛子。有可能有人会过着领着数万的薪水,住着千万的住宅,吃着方便面的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