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滩涂中,一位戴着斗笠、拿着篮子的阿伯走向浑浊的泥水,不一会他的身体就泡在水中,只有脖子露在外面!趟过深水区后,他不急不慢地走了出来,并弓着身子慢慢上岸。这是今年6月17日摄影师在福建泉州洛阳桥边偶然拍摄到的一组画面。随后,摄影师多次回访都没有找到这位老伯。却慢慢了解到以挖海蛎为生的渔民的各种酸甜苦辣!

(来自:照真达俗)

9月23日晨7点左右,几艘渔船沿着洛阳江慢慢回到桥边的码头。

此时,船上的渔民已经在海上劳作了4个小时。“我们要在海水退潮前出去,在涨潮前回到岸边,所以有时是凌晨出门,有时候是早上出门。”一位渔民如是解释。

不过,即使到了岸边,他们也不能马上休息,满船的海蛎还需要他们处理——海鲜市场的老板们还等着卖早上的第一波高峰呢。

把货从船上卸下来,在水中冲去泥巴,一担担地挑上岸,再分类和称重。做完这些后,才能交给来到现场的收购商或者自己带到市场去。

刚从水中清洗后的海蛎一担重达100多斤,从船上挑到交易码头,没有肩力与脚力是很难完成的。

“今天采了600多斤,按市场价收购价算,有1000多块的收入!”63岁的老刘往嘴里猛灌了一大口水后,看着眼前的海蛎说道。

老刘住在洛阳桥边的桥南社区,主要是在海边滩涂上养殖海蛎。他做这行已经40多年。“现在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是全村老小都出海,现在加起来还不到50人。”老刘一边忙活感慨。

老刘的腿脚上穿着用绳子绑在一起的专用粗布袜,有点类似影视剧中武林中人的绑腿,看起来酷酷的。“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止被海蛎壳或者其它锋利的东西划伤,在泥浆中行走也比较方便。”

说到这里,老刘还摊开手掌,的右手的几个手指上是几个破了皮的水泡,左手中间则是一道伤口。“这是不小心划伤的,天天泡在水里,也没空管它。自己会好的。”他笑笑。

在水中忙活,最难受的是要把大半个身子泡在水中,有时甚至要让水淹到胸口。

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可就冷了。“到冬天更不能休息,因为这些海货在冬天的价格比夏天翻了好几倍!”

每个在滩涂上忙活的渔民都会带一个小包或者小竹篓,里面装着水、面包、手套等基本的日用品。“每天在滩涂上一忙就是几个小时,赶不上饭点了,就随便应付一下。”

渔民在滩涂上采蛏或海蛎时,一般是几个人一起,按照几米宽的距离分散前行。为了防止陷入泥中,他们会随身携带一块塑料板。“关键时候,抓住它或者一只脚跪在上面就好了。”

这些新鲜的海货上岸后,总会有不少游客前来询价或者购买。“看着他们在泥巴中挖上来的,新鲜!吃起来也放心!”一位游客说道。

等到游客们渐渐散去,老刘也用三轮车载着海货回去了。

他家是桥头的自建房,住着接地气。不过,他们房子的周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包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嫌这个累,他们宁愿在城里的空调房里拿几千块的工资也不愿回来!等我们这些人做不动了,还有谁来接班呢?大家喜欢吃的海蛏海蛎又从哪里来呢?”老刘叹气道。更多的凡人故事,请添加微信公众号“照真达俗”(amtf-yz)并留言,让我们一起用影像关注世界,温暖彼此。

(来自:照真达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