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加工饰品

在普定县猴场乡大地村,有一位模范型的返乡农民工,她曾在外打工10年,返乡后养起了兔子,现又开办了饰品加工厂,解决了10户贫困户就业,她的创业故事成为村里人津津乐道的事,她就是贵州星源饰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陈艳。

大地村是猴场乡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距猴场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10多年前,村里不通公路,没有产业,村里人主要经济收入是务农,日子过得相当苦。也就是在10多年前,不甘贫穷的陈艳和爱人史开富告别家人,带着致富的梦想跟随着打工潮流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一干就是10年。

“在厂里每天上十三四个小时的班,刚去的时候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七八百元,上了10年的班,每个月也就三四千元,还不够养家糊口!”背井离乡10年,陈艳说出了自己打工的现状,不仅没有实现致富的梦想,带来的只有对老人和孩子的思念,打工的不易,她也萌生过回家就业或创业的念头,但回家“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一直是他们夫妻思考的问题。

2013年,大地村通村公路全线硬化,过去到乡里2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半小时。2014年,猴场乡政府出资在村里修建起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村级养兔场,村民可花少量的钱租养兔场发展养殖,加上“妇女小贷”、“1:1滚动发展资金”等各种惠民政策的实施,村里的产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回家过年的时候听说村民罗成秀养了4000多只兔子,每年可以赚10多万元,陶仁品养了一万多只鸡,一年就赚了五六万,我当时就想,现在村里有这么多门路,不如回家拼一拼!”看到家乡的变化,陈艳心动了,她和史开富一合计,决定回家创业,就这样,2015年,他们结束了10年的打工之路,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经过半年的筹备,2015年6月,他们租了村里的养殖场,养了200只种兔。创业之路,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技术不成熟和缺乏经验,兔子养了几个月就出现疫情。

“刚开始有兔子死亡的时候也没太在意,以为死一两只兔子属于正常现象,后来出现大范围死亡的时候才慌了,虽然乡里派了技术人员来帮忙,但疫情已经扩散,已经无力回天。”陈艳介绍,因为当初一心想着赚钱,忽略了技术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导致200只种兔在半年内全部死完。

第一次创业没有给陈艳带来应有的利润,反而让她亏掉了仅有的4万元积蓄,但是失败并没有把她吓倒。“在外面10年,虽然没有挣到钱,但看到过许多老板的起起落落,这点挫折算什么,成功属于懂得坚持的人。”

陈艳说,抱着这种不服输的心态,2016年初,陈艳夫妻俩借来了6万元,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又养了600只种兔。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照料,2016年6月,陈艳的种兔开始下崽,她赚到了养兔的第一桶金。到2017年5月,这600只种兔给她带来了5万元的利润。

当陈艳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准备扩大规模时,村里开办的村级公司也瞄准上养兔这个商机。2017年6月,村公司找到陈艳,希望她把养兔场转让给村公司。“说实话,当时我是舍不得的,但我爱人史开富给我做工作,他说村公司不是个人的,它属于村集体所有,还要吸纳一部分贫困群众入股养殖,公司所得收益一部分给入股的贫困群众分红,而且村公司准备扩大规模到3000只,这对村里的发展来说是个大好事。”陈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史开富的劝说下,陈艳与村公司签订了转让合同。

卖掉养兔场后,陈艳又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今年春节,在一次与刚回家过年的农民工陈文的聊天中,陈艳找到了一个商机。陈文在外务工6年,一直从事饰品加工工作。在他打工的厂与一些小厂有业务合作,工厂把材料给这些小厂,小厂按订单进行加工,从中收取代工费用。得到这个消息,陈艳就萌生了在村里开办加工厂想法,加工厂既能让自己挣钱,又能解决一部分村里群众的就业,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陈艳与陈文一起来到了陈文打工的厂考察。“我们不仅调查了这个厂的效益情况,还调查了他们的代工工厂的情况。”在调查中,陈艳了解到这个厂从事饰品加工已经多年,市场十分完善,效益一直不错,给它代工的工厂也都挣得盆满钵满,这些情况给陈艳吃了定心丸,她毫不犹豫地与工厂签订了代工合同。

办营业执照、进设备……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今年4月,贵州星源饰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地村落地生根。“像我们这种来料加工厂,不用担心货源,也不用担心销售,最关键的是技术,只要技术上去了,就不可能亏本!”加工厂建起来,陈艳非常重视技术问题,于是她就聘请了陈文在厂里担任厂长一职,负责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产品质量把关。

虽然是新建的小厂,但已经有固定工人15人,其中10个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学习期为两个月,学习期每月1500元,学习期结束按计件支付工作工资。“像我这种快60岁的老人,在外面去打工什么也不会做,没人要,现在这些年轻人在村里开了厂,我们这些老人也可以来上班,都是些手上活,不累还能挣钱。”村民史开秀说道,自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全家5口人的生活全靠儿子一个人负担,自己也想帮家里减轻点负担,这个月她在陈艳的厂里干了19天,领到了1250元,说起陈艳的加工厂,她非常高兴的竖起大拇指。

“考虑到农村的特殊性,我们把下午上班时间调整为1至5点,工人们下班回家还能为家里做点饭。”为了方便工人,陈艳不仅调整了上班时间,平时工人突然有急事请假,就算只上了两三个小时的班,她也会按一天的时间给工人算。

“开工两个多月来,完成了8万多元的订单,开出工人工资5万余元,除去其它费用,两个月挣了近3万元。”陈艳介绍,虽然现在是销售的淡季,但是订单并不少,只是因为工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不敢接太多的单,等到了销售旺季,订单应该会翻倍,甚至还要更多。

“她这个工厂对我们村脱贫攻坚的贡献,不仅是解决了10个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积极引导,给大家树立了勤劳致富的榜样。”说起陈艳,包村干部潘庆由衷地说道。

现在,陈艳正在为扩大工厂的规模加紧各项筹备工作。“我们村的包村乡领导,正在帮助我们申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申报成功有45000元的扶持资金。”陈艳说,现在有好的项目,好的政策,对于工厂的发展,自己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