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上就有一种持续的唱衰的声音,有所谓的“专家”甚至预测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的增长率接近零,也算是秀了下限。

历史上看,非典爆发后,中国为了应对,采取了很多措施,当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原来同期的11%降低到了9%,但很快强劲反弹。也就是说,增长受影响是必然,但影响有多大有多久,是前有辙的。

2003年4月中旬,有学者分析认为“SARS”的经济影响较大。为此在北京实施一项实地抽样调查,并利用消费乘数模型分析框架进行估测,提出“由于SARS的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在6%-7%,比预期低1至2个百分点”。为反映“SARS”对服务业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7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快速调查。结合调查结果,第二季度GDP、第三产业、其他服务业增长率分别被确定为6.7%、0.8%和-6.8%。到2004年7月,这几个同比增速指标分别上调到7.9%、4.5%和5.7%。有些国际机构也进一步调低了GDP增速预测值。如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2003年5月预测,“就目前的疫情局面来看,中国今年的GDP将从7%减少到6.5%”。实际上,当年GDP的统计部门最初公布数为9.1%,后续修正值为10%。

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最虚弱”的时候。一个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中美贸易战也只是暂时休战,面临太多不确定性,二是春节期间大放假,正是整个中国经济最脆弱的休养生息阶段。

我们还要考虑,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关键一年,还需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不变价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此测算,2020年的中国经济最低增长率要保持在5.6%以上。

考虑新型肺炎防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考虑几个方面:

第一,一二产业影响有限,第三产业大部分能弥补

虽然疫情暴发的时间春节黄金周,也是传统上的出行时间,疫情使人们远离商店、餐馆和旅游枢纽,会看起来“非常萧条”,但反过来看,也正因为是传统的放假休息时间,对经济的内在影响反而更小。

疫情导致的流动性减弱,对第一产业影响最小,第二产业影响有限,主要影响的还是第三产业,但从历史的经验看,零售业在疫情期间的营业成果会不降反升,春节假期遭遇疫情导致的旅游业大面积影响也会在随后的暑期和国庆黄金周收获失地。

因此,疫情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于餐馆、酒店和航空业,而且是短期的,制造业的影响很小且将在后期弥补。疫情在春节爆发,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了小规模的商业企业,这更是对中国的GDP影响减弱。

第二,湖北和武汉经济抗疫情能力较强

区域上看,这次疫情的核心区和非典不同。非典期间,疫情最严重的是北京、广州、香港等地,都是中国的全国性经济中心,而且这些区域第三产业发达,人员流动需求强烈,而这次的肺炎疫情主要集中的武汉及湖北,这个区域的经济支柱来自制造业。

以武汉为首的湖北经济主要是国企和高科技民企,产业主要是高端设备制造、汽车、电子产品、能源等等,这些产业对人员流动性要求不高,只要疫情保持稳定,封闭式的工厂生产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第三,时间影响不会很长,比非典要短

疫情的爆发会集中在2020年1-3月,乐观的估计,整个疫情会在2月中旬迅速回落,到3月上旬就变成个案散发状态,除了湖北,其他地方的大规模防疫基本结束。随着对病毒特性的掌握以及诊治能力的对症,社会恐慌心理消失。

也就是说,病毒对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的影响较大,但会被今年其他时间的增速抵消。疫情高峰期适逢春节前后,影响有限。除去本来的传统假期,正月的前半个月,疫情影响最大时间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生产经营都会报复性增长。

第四,出口基本没有影响,且有可能引发短期备货而需求增加

与上次的非典疫情不一样,这次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如果疫情短期未大范围扩散至主要出口地区(浙江、广东、江苏等),又很快能结束,短期对出口的影响不会大。呼吸系统传染病疫情不同于动植物疫病和其他渠道传染病,一般不会对商品流动造成污染,更不会对交接货周期较长的国际商品产生影响,只要生产能力保证,出口问题不大。

在非典期间,主要影响了广东省。即便以广东省为例,作为疫情的首发地和重点地区,2003年4月的广交会成交金额同比下滑74%,10月的广交会则回升至同比增长11%,次年4月进一步增长455%。中国强大的制造也能力绝非一个两个月的疫情可以摧毁,要知道,在超级大国的各种忽悠下,苹果都无法将产业链转移出去。

另外,现在的国际交往显然不是2003年可比,因为国际电子商务的关系,即便商务交往受到大范围的限制,可网络端交易会大幅增长,阿里巴巴B2B将迎来倍增的机会,中国的工业品出口有保障。从国际贸易来看,都是有很长的商务周期,短期一个月的波动只会造成订单延迟,而不会影响大局。

第五,有利于提升进口,减小贸易顺差

中美刚刚签署贸易协议,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等也在增长。在这次疫情过程中,短期激增的医疗设备需求将有助于进一步平衡进出口。

比如,通过大幅增加从美国寄到其他地方的口罩和医疗用品进口,中国可以应对健康危机,同时履行该协议下的承诺,进口更多商品。

在防疫过程中,一些抵抗力较差的弱小落后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进口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对以后的进口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六,经济顺势转型阻力变小

疫情特殊事情,很多平时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情都变得轻而易举,老百姓的大局观也会提升,中国经济的环保问题、循环经济都会顺势发展,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农村生活方式的提升,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下一步前进的动力。

因为疫情的发生,医疗、健康、健身、体育等产业的重要性被接受,消费提升明显,投资也会大幅度增加,这正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七、给5G发展打开了大门

5G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随着防疫的需要,5G第一个垂直应用的视频会议得到了快速认可,下一步,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等都将获得社会关注。非典给电商打开了一扇窗,新型肺炎疫情也给人工智能和5G带来了机会。

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快车道,网购、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事实上,因为疫情,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会发现新技术的更高价值,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正好利用5G机遇大发展。

第八、防疫收获价值巨大的社会治理成果

非典之后之所以开启了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通过非典的防治改变了此前多年形成了大量社会治理痼疾,大大提升了资源运转效率,而卫生健康事业方面的经验又被其他各行各业提供了样板。

有理由相信,这一次包括武汉封城在内的各种措施,都将总结出大量的社会动员经验,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和应对其他危机总结教训,这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第九、聚敛人心的价值是巨大的

都说多难兴邦,虽然我们不愿意多难,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快的进步。不管是此前的非典疫情,还是这次的新型肺炎,在整个防治过程中,都会逐渐的集聚全国的人心,提升社会凝聚力,达成万众一心的统一价值观。不要小看这样的无形资产,在很多时候都是力量的源泉。

第十,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

一旦疫情被迅速控制甚至扑灭,将对外展示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也会为下一步中国与世界进行商务谈判及其他讨价还价的时候增加话语权。特别的,如果中国展示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和动员力达到了震慑效果,将给中国带来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安定外部环境,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外部敌对势力胆怯。

总之,借疫情来唱衰中国毫无道理,一切以防疫成功再说。中国的经济韧性极强,产业潜力充足,内外部消费力还在增长,短时间的消费和生产抑制改变不了继续向上的趋势。数据上看,2003-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的GDP从2003年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到2013年为日本的一倍。如果疫情处理的好,非常有可能,我们化危为机,开启下一个加速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