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经营企业的人来讲“商业模式”,是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会围绕着商业模式展开连接。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更是应运而生。“商业模式”也成为了,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热词”。靠商业模式去融资,成为今天创业者必经之路。“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这是商学院和商业论坛非常流行的观点,以至于出现了大家笑话的PPT造车、造手机等等。商业模式说起来容易,真正理解起来其实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复杂的概念。更不要说涉及到设计、操作环节了。

删繁就简的说,商业模式是在什么时间点,在什么阶段以什么样的方式,赚什么样的钱。一个常见好的商业模式标准:“定位准、市场大、扩展快、壁垒高、风险低。”包含这样概念的商业模式,融到资,扩大企业。

但是这样的企业或团队,真正能活着的又有多少呢?看似正确的逻辑,在商业社会中却屡屡失败。即使好的商业模式,也非常容易坍塌。好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就不灵了呢?

首先说“定位准”。

不管是传统工业制造企业,还是新型互联网服务,都在讲定位。基本目标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工业时代是非常成功的,造就了如宝洁、通用、麦当劳等巨头。可自从移动互联网成功崛起,以Facebook为代表的公司,打破了这样的方式。谁能更快链接客户,谁就是今天的巨头。百度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可对于普罗大众的人依然是获取信息的最快链接方式。Facebook开始只是校园学生网络,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只懂得链接,让它走向大众,走向成功。

其二“市场大”。

随便翻开一本商业计划书里,都会如梦如幻的描绘出一个繁荣超级大市场。估算出诱人的销售数据,和财务回报。先不谈竞争激烈程度,如团购行业,如今都快销声匿迹了。即使做到规划的市场,也伴随着成本急速扩大,难以为继。凡客曾经一度占据广告投放市场的半壁江山,现在不管是公交车还是网络上很难在看到其广告。很少思考真正有利商业边界,适合企业的扩张区间。

其三“扩张快”。

互联网崇尚速度为王,更新速度在各行各业都是领先地位。造就了企业用越来越快的速度成为独角兽,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可现实是残酷的,打车软件滴滴Uber合并造就垄断的巨无霸,短短几年就完成了跑马圈地。然而快速的砸钱扩张,却因为政策和司机的流失,依然难以盈利,高高的估值随着订单量的波动将难以支撑。同样有着巨大市场的新美大,亦艰难前行。资本带来的迅速扩张,给企业带来难以盈利的局面,同样值得深思。

其四“壁垒高”。

大部分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很难说建立起有效壁垒。技术壁垒至多占有一定优势,技术开源在今天也是主流。即使有着渠道、技术、市场的诺基亚依然被时代抛弃,消失在大众视线。而一直擅长模仿加微创新的腾讯却市值两千多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霸主。壁垒可以竖起,也可在无形中瓦解。

最后“风险低”。

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总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现在基本所有创业者都在寻找风口,然后做风口上的猪。在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风”即意味着“险”,在风口下,任何低风险预测模型都会失真,继而带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

企业家或创业团队在打造商业模式时,视角不仅仅放在“定位准、市场大、扩展快、壁垒高、风险低。”这样的政治正确上来设计和实施。更应该关注市场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打磨自身团队、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率。企业资源变现和转化,会让企业活得更从容、更长久。

奉送大家一句话,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说过:不要用兄弟情谊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