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让它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然而,经历了一番圈地混战之后,共享出行行业似乎进入了比赛的下半场,不少高调入局的企业黯然离场,车辆投放过量、乱停乱放、押金难退等乱象频出,也对城市管理、行业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就在近期集中回收了近20万辆破损、废弃的共享单车。

共享模式出行,虽然是新模式,但完全的老思想。

试想,共享单车与传统的在景点,租个单车有什么区别?从商业模式上看,其实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交押金,压身份证,然后还车时赎回,并缴纳一定费用。区别无非就是人为毁坏车辆与乱停乱放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共享单车是可以谈未来的。

一、人为毁坏,所有新鲜事物的代价。

解决人为毁坏,是可以期待的。首先这并不是个普遍现像,是每个新鲜事物产生时一定会存在。汽车刚刚普及时,也不乏破坏者,现在已经基本安全了;城市绿化刚刚起步时,也常有人破坏或是半夜来偷,现在也好多了。在破坏这件事上,没有人会持之以恒。而且一旦有更新鲜的东西出来,共享单车就会变成一个大家已经习惯的存在,而变得安全。当然共享单车企业要活到那时候才行。

二、乱停乱放,源于企业的粗犷管理,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先说一个我自己的观察,对于乱停乱放,南方比北方要好一些,新城市比老城市要好一些(纯粹个人观察,无数据支撑)。

不得不说早期的车企业被资本赶鸭子上架,和强运营相比。多造车、多投放显然是条好走,又有噱头的路。所以造成大量共享单车,有人放、没人管。这才是乱投、乱放,企业亏损的根源。

在阿里背景的HELLO单车上,我已经看到了一些强运营的苗头,首先控制了骑车的区域,并对全部车辆进行定时调整,甚至包括电动单车的充满电。所以,作为用户的直接体感是车虽然不多,但是每一辆都是可骑的。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小蓝并入滴滴,美团收了摩拜后,现在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问题,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任重道远。

共享单车的未来,来源于实际场景的需求。

以我个人为例,上班时要2公里多,要经过一个极为拥堵的立交桥,走路半小时左右,打车经常会超过这个时间。所以共享单车就成为了最好的交通方式。

其它场景,比如1、2公里左右的路程,往往打车麻烦,公交不方便,太热或有点赶时间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就是最好的选择。至于1小时2块或3块,对多数人区别并不大。

最后,不管是个人愿景与态势分析,我都希望共享出行,能有更好的发展。也许价格不再那么亲民,也许仍然有一些其它的问题,但是起码当我走出门,需要它时,多了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