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巧可爱的多肉植物在花卉市场以其萌态的造型、肉肉的身材笼络了大批“肉粉”的青睐,随着生意的火爆,在这些萌肉身上寻找创业商机的人也越来越多。 85后的返乡大学生王振、宋萍这对小夫妻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在赵官镇刘西村,王振和宋萍精心打造的“多肉乐园”里,记者见到了这些萌态十足的多肉植物,玲珑可人,种类繁多,令人称奇。他们将多肉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不仅自己致了富,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画家”入行多肉种植

今年 31岁的王振是仁里集镇辛北村人,大学专攻国画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外地公司从事专业创作,几易漂泊让王振对故乡的眷恋愈加强烈,他渴望找到家的归属感,同时不想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多肉植物,喜欢画山水、花鸟写意的王振对植物的种植自然情有独钟。了解到行情和前景后,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种植多肉,地点就选在了离老家不远的赵官镇刘西村。

“多肉的种植跟国画的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振侃侃而谈“国画既讲究写意画挥毫泼墨的潇洒,中锋侧锋逆锋的灵活运笔,又要具备工笔画的巧密而精细,以形达意。多肉的种植同样讲究粗犷豪放的散养也得精细栽培出每株植物的‘风骨’。 ”

凭借满腔热情和实干的精神,不到一年时间,他精心培育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多肉乐园”。

记者走进多肉大棚,这里摆放着不同品种、色彩艳丽的小盆栽,布局疏密有致,错落得当,品种不同,形状也不一。走进细看,每株植物叶片肥厚饱满,叶色晶莹剔透,有的呈莲座状排列,有的呈花球状分布,有的呈条形生长,每株看上去都如同精心勾画出的艺术作品,清新典雅,气韵生动,沉着含蓄,看上去赏心悦目,令人神怡心旷。

“我这里以‘法师’多肉为主,这是一种类似于木本植物的多肉,放在家里既可以净化空气又可以当观赏植物来养,生命力顽强,易生长。 ”王振告诉记者。虽然多肉易活,但要养好也并非易事。从刚开始的业余爱好,变为如今的职业,在种植多肉的路上,王振越走越远。“我之所以选择种多肉,也是看中了它的前景和经济价值。娇憨可爱的‘肉肉’们比较耐旱,所以很受忙碌的城市家庭、上班族等人群喜爱,吸引了不少‘肉粉’,市场前景很可观。跟普通的花卉、绿植、蔬菜大棚相比,种植多肉土地面积产生的单位效益要高出很多。 ”现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育种、繁殖多肉,为全国各地的买家提供最新最全的品种。随着多肉植物被大量的繁殖、利用和开发,已可用于婚礼、家居摆饰、各种艺术造型等领域,这也是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

如今,王振多肉基地有多肉大棚 6个,占地 4200多平米,共有植株 12万余株,30余个品种,每株的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全国合作商户多达几十家,遍布云南、广西、浙江、江苏、四川、山西等地。多肉的销量也从最初月销售 3000多元发展到 3万多元,旺季时一天可卖 4000多株,年收入将达 40多万元。

克服困难迎来大好前景

国画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枯而能润最为适宜,多肉的种植也存在湿度的精准控制。最初种植的王振忽略了多肉植物的耐旱性,浇水过多造成植物大面积烂根,这让王振心痛不已。更多挫折也随之而来,土壤盐碱化严重,没有掌握好棚内温度,精心培育的多肉没有繁殖,冬季突遭降温,棚内大部分多肉被冻死……但这些打击没有让王振就此收手。他拿出国画创作时的耐心与毅力,反复揣摩着每类植物的生长习性,温湿光照喜好等,渐渐的“多肉王国”成型并步入正轨。

王振特别注重为植株立骨的骨架。“‘骨’是支撑艺术形象,使之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多肉植物生命力极强,许多品种只通过一片叶子就能长出一整株新的来,将叶片扦插在土壤中繁殖,或者砍头后留下桩头,保持足够光照,再给它立个标杆让它风清气正的向上生长。 ”王振一边给多肉除草,一边介绍栽培技巧。

目前在市场售卖的多肉物流、人工成本过高,再经过长途的运输,不够鲜活。刘西村水分、光照、温度等都适宜多肉植物生长,再加上王振小两口亲自上阵打理,每盆多肉出仓前都经过细心的锁鲜包装,降低物流过程中的损耗,保证到客户手中的多肉跟出仓前一样新鲜,卖的出多肉质优价廉,吸引了大量“回头客”。

“一般来说,售价高的多肉色彩艳丽,有透明感,呈果冻色,还要养出好看别致的控形。他通过网络自学种植方法,还买了很多种植方面的书籍,边学边种。 ”如今王振已具备了丰富的多肉种植经验,冬天注意保温、夏天降温,保证植株的湿度,土壤盐碱化增加营养土,防止蚧壳虫等病虫害。并且自己发明了喷洒灌溉动力装置,只需打开水龙头,装置自动加压蓄水,通过喷头均匀的撒到每一株多肉上,既省时省力,又保证了多肉的鲜活。

“多肉生长季节以春秋为主,每年能出四次产品,一盆的净利润能达到 60%。 ”王振说,目前大棚的多肉价格每盆在1 .5元 -300元不等,算下来,一个棚每年能赚五六万元。

妻子助力多肉供不应求

王振的妻子宋萍负责多肉的外销,大学毕业后她从事了两年网络营销工作,对网上销售“轻车熟路”。多肉销售自然不会错过“互联网 +”的模式,她加入了多个多肉 QQ群和微信群,整天泡在电商平台,依托贴吧、淘宝、阿里巴巴等线上销售模式,以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不少大客户,产品供不应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小两口也雇了附近的村民当帮工,带动了城乡就业。工人王翠兰表示,从事多肉植物的工作每天都能有好心情,还不耽误自家种地干活、接娃,再加上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这让她喜出望外。

“最初种植时还是有些担心,没想到多肉植株这么畅销。 ”王振说。除了网上销售,王振还与周边的花卉市场联系,在实体店进行销售。现在销路越来越好,种植量却供应不上。

“现在根本不敢打广告,怕客户太多满足不了。回头看来,选择回乡创业是正确的。未来还要扩大多肉温室大棚数量和规模,走品牌化路线,充分利用各种销售渠道,争取雇更多的工人,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就业创收!下一步乡镇政府也会加大对我们温室大棚的扶持力度,积极在财税、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这让我们更有干劲。 ”尝到甜头的王振、宋萍小夫妻,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多肉种植的淡季或日常忙完工作,王振会继续铺开宣纸,拿起毛笔,“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作画,人会更加真实,更容易发现真、善、美的东西。我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干我自己喜欢干的事,而且把它干成了。 ”王振的眼中充满了欣喜。热爱、执着、坚守、创新让王振走上了艺术创业之路,收获了种植的喜悦,铺洒了未来的期望,满载丰收的甜蜜。他说,以后他会推陈出新,不断引进并培育新品种,将他的“多肉王国”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也能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并用毕生所学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