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段子:

几个富人在一起聚会,相互打听对方在银行还有多欠款。

A说欠了1个亿;

B说欠10个亿;

C说欠50个亿;

D说:“哎呀!你们怎么欠那么少啊!我欠了100个亿,你们是不是没有经营好啊,要不要我帮忙啊?”

笑过之后,仔细想想,便能发现富人与穷人思维的差异。

富人都在想方设法从银行贷款,留住手上现有的资金,活跃在他们潜意识里的信息是:我可以赚到钱,我也还得起,我不怕借钱。

他们懂得如何让手中的钱生钱,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充分利用身边的商机。

但是在借钱这件事上,穷人想的却是:借钱就要还利息,太不划算。我不是有钱人,还是赚多少花多少更安全。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老一辈的中国人会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积蓄,给自己的孩子买车、买房。

付款的时候还会很豪爽地说一句:“我们一次性付清。”

即使没能一次性付清,也会叮嘱自己的儿女:“如果赚到钱,赶紧把借银行的钱还上。不然欠着三十年的房贷,想想都彻夜难眠。”

他们为什么不想欠银行的钱呢?

说白了还是思维被限制住了,他们把焦点都放在了银行贷款的利息上,首先想到的是尽快把贷款还完,或者根本不想负债。

但从长远来看,钱永远在不断贬值中,从银行里借得越多越得利。

举个例子,20年前如果贷款买套房,首付30%,分30年还完,无论是选择等额本息还是等额本金还款,都是赚。

拿当年每月还款500元来说,确实是一笔大数目,但搁到现在,500元已不足挂齿。

如果首付只要三成,房子照样可以买下来,另外两成留在自己手中做点投资,让钱生钱,不是更好吗?

更重要的是,适当负债,可以激发我们赚钱的潜能。

当一个人通过借贷完成了一次次资金周转,或者取得了投资创业上的成功,他就不会恐惧外债,头脑会变得更清晰,人生规划也会更详细,赚钱的脚步自然越来越快。

当积累了一定资产后,又可以将这些资产进行抵押,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流动资金,启动新的投资。

许多富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要明白,有钱人的身家,一大半都是借来的,缩小自己与富人差距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合理地借钱。

那么,富人究竟如何赚钱?

穷人和富人在借钱和花钱上的心态和思维大有不同,大家最关心的应该还是有钱人赚钱的思维。

我们知道,全世界人都在推崇犹太人的赚钱思维。

其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关于犹太人和中国人赚钱思路区别的故事是:

一个犹太人开加油站赚了钱,第二个和犹太人在加油站旁边开了饭店,第三个犹太人开超市;

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发现第一个开加油站的挣到了钱,第二个中国人马上就去开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也开加油站,最后一起死掉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有所领悟。

赚钱最忌讳的就是跟风。

2006年到2007年,中国股票史上经历了一波牛市,在那个阶段,一个人闭着眼睛选一只股也能赚一点,买股票的人个个尝到了甜头,似乎都认为自己发现了商机,到处宣扬。

周立波曾说:“那时候,走在大街上的人,个个都以为自己是股神、股王,连洗脚店的妹子都一边搓着脚,一边对客人说自己有‘消息’。”

结果没过多久,整个股票市场就开始了熊市当道的日子,不少人将全部家当换成了股票,最后亏得一干二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下并没有某个行业能够保证人们一定可以赚大钱。

也就是说,这世上根本没有放在人眼前的商机,再冷门的行业,也有把它经营得很好的人,再热门的行业,也有亏得底掉的人。

谁能做得好,对谁来说就是商机。

归根结底,每个人拥有对赚钱的信念是不一样的,只有按照自己通过摸索之后真正相信的方法来操作,才能慢慢接近自己预期的结果。如今互联网是趋势了,你在玩手机和电脑的同时是否想过利用互联网赚钱呢?

举个例子:“山东农妇追热剧写10万+文案,收入超上海平均工资”。在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成了自媒体运营者,她们7月的收入平均数达到7594元,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比她们少462块钱。

拥有初中学历的苗苗听说,和她们同样从事自媒体工作的人,大多在大城市里的写字楼上班,生产内容。但苗苗上班的地方,就是她的家乡,不用担心住房,也不用担心孩子教育。在北京打拼的人不这样,他们为住房而焦虑,也为未来而担心。

你呢?还只是因无聊为打发时间而追剧吗?

在求财的路上,千万不要说:“我先考察一下市场,看看商机在哪里。”而是扪心自问:我热爱什么?我擅长什么?在我擅长的领域里,哪种方法最有效?

想好了,就马上行动。

穷人和富人之间差的不止是钱,更重要的是心态和思维。

对富人来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坚信自己是或者即将成为一个有钱人,且毫不怀疑。

当 “我不是有钱人”这句话成了穷人们的活跃潜意识时,我们的行为就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做事畏手畏脚,不自信;业务谈判过于紧张,结果不理想;投资失败后,不敢尝试新的投资,拼命存钱,尽量不花钱。

而这些,恰恰都与成为一个有钱人背道而驰。正是这一念之差,决定了你是富人,还是穷人。